死在夏天的魚
前生是秋季的一片葉子
落入水就成了它的今世
小溪的流水
原是綠葉的淚
夏天到來之前
魚在水裡尋找記憶
死在夏天的魚
死在前世的記憶裡
1995年完成劇本,由於技術問題到了十年後的2005年才開拍,然後用了四年拍成了這部阿凡達。原本是去看阿凡達的,100多元的票價無疑會是我看過的最貴的電影,然而毫無意外地,在香港上映的第一天,我幹完活兒八點多鐘跑到旺角,已無票可買。
阿凡達等的只是技術的成熟,相比起來另一部電影則坎坷得很。1999年開始孕育,下個世紀的第三年才找到投資,在廣州搭建的外景卻因沙士爆發而暫停拍攝,2004年更因投資者突然自殺而無限期擱置,一晃也是十年了,終於有了這部《十月圍城》。導演陳德森產量不高,上一次的電影已是05年的《童夢奇緣》,印象中那也是一部好電影,《十月圍城》拍得成據說與其監製陳可辛導的《投名狀》之成功不無關系,那時陳可辛對陳德森說:你的那個可以搞了。
其實不管今天看不看得成阿凡達,十月圍城也是我計劃中要看的電影,兩者並無前後之分。十年的艱辛和誠意,加上一個少見的關於革命的故事,絕對值得我們付出幾十元入場。
故事講的是甚麼就不說了。香港是一塊放逐之地,除了原住民,大部分都是難民,他們艱難地活著,但也正是這些人,他們知道應該如何去死。電影裡被臨時選來保護孫文的人可以說是烏合之眾,乞丐、車夫、和尚、賭鬼‥‥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保護的是誰,只為了「情」和「義」兩個字甘願赴湯蹈火,一個個都是卑微的小人物,死得卻壯烈。作為這些難民的後代,我們活得遠沒有他們艱難,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安逸,而我們的身上我們的血液裡早已找不到那份勇氣和激情,如今我們願意付出的恐怕只有金錢了。100年前,已經有一大群人在這塊彈丸之地上籌劃諾大一個中國的民主大業,可是100年後的今天,我們還在為這彈丸之地的民主翹首以盼,只剩下一個等字訣;100年前,他們付出的是鮮血和生命,100年後的今天,我們不再需要拿命去拼,可我們也已經甚麼也不願意付出了。我們說這個冒險,那個也冒險,然後便停滯不前。我們確實不能只憑著一腔熱誠就往前衝,但我懷疑我們連那股熱誠也沒有了。
電影裡的陳少白,對白不少,其中一句就是:革命從這裡開始,我們都是一份子。
片中人物眾多,各位演員的表現都不錯,飾演李玉堂的王學圻其戲之精自是不必多言,前中國籃球隊中鋒巴特爾雖初「觸電」也值得一讚,連一向不太會演戲的謝霆鋒同學這次也沒有拖後退--這次哭得很自然嘛。當然,沒有十全十美的電影,可挑剔的地方總會有的,有人說武戲過於誇張,有人說黎明的扮相過於喜劇,那我呢?我覺得李嘉欣的出現有點驚人。
孫文露面不多,離去時仍望著遠去的香港,眼裡含著淚水。若沒有這淚水,孫文就是開完會拍拍屁股就走人的沒有血肉的人。今天的民主派大老看著那群連保護何人也不知道的犧牲者,也許會說出這樣一句話:這不是民主的方法。
此片導演陳德森比《死神來了》的導演還殘忍,後者只是不斷殺人把人都殺光便算了,而前者不僅也是一個不留,而且還差點從我眼裡擠出了眼淚。我,難民的其中一個後代,祝願這部電影在大陸的票房擊敗《建國大業》。
不做亡國奴,也不要做黨國奴。
[tags]電影[/tags]
做愛生髮,據說是一種自然療法,由此說來做愛應該也能生牙。但是陳棟材要是以做愛能生牙作招徠,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--一群無牙老太太會找上門來。
女事主說「讀過大學都可以唔知」,所指其實不是做愛能否生髮的問題,但就算指的是這個問題也沒什麼。因為這個問題大學確實不會教,也並非誰都有研究,而且就像吃藥能減肥對於肥人有極大的誘惑力,以及種金能致富對於師奶有極大的誘惑力一樣,做愛能生髮這樣的理念對於一個禿頭所產生的誘惑力,可想而知,我們應該予以理解。相比起某些政客的鬼話連篇,做愛能生髮算是可信得多了。說實在的,做愛能否生髮,本人也未有研究,那就說甚麼也只能是偽科學,因此不好發表看法。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,做愛會生孩子。如果生孩子需要點能力才行,那至少也會生個花柳甚麼的。
不說做愛生髮的成效,按理說,只要不過份縱慾,做愛一定是對人有好處的。所以問題是跟誰做。就報導而言,真正造成女事主困惱的,似乎不是性愛這種行為,而是對象居然是「一個牙都不齊的阿伯」。若不是那一個濕吻,女事主可能會一直讓那位阿伯try breast,直到長出一頭很黑很亮很柔的會動L的頭髮--聽上去和共產主義一樣科幻。那個濕吻可能讓女事主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愚蠢:假如性愛能刺激生髮,那麼一個年輕貌美的醫師不是有更好的療效嗎?
無論如何,我始終覺得辯方律師揶揄女事主沒有常識是不應該的。沒有常識就活該被騙嗎?那天生弱智的怎麼辦?
女事主的「頭髮比生命重要」如果換成是「自由比生命重要」,相信會是一段佳話。
[tags]做愛[/tags]
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舉辦期間,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了「2020各國領袖道歉」的系列廣告。繼電影《2012》沒有出現中國領導人的身影後,中國領導人在這次廣告中再次隱身。當然也有可能是有只是我沒看到,但我還是猜測根本沒有製作出來,他們大概知道道歉對於中國來說是困難的,尤其是對於一個非民選的統治者而言。
美國總統奧巴馬
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
法國總統薩爾科齊
英國首相白高敦
德國總理Angela
連巴西總統盧拉也有
[tags]Greenpeace,Copenhagen2009,哥本哈根氣候峰會[/tags]
政客之死,通常不需要政敵親自下手。不能怪民主黨無能,實在是這個女人太厲害了。自聽說王麗珠發表聲明以來,本人一直想從該聲明中領教一下這位前女主播的文筆,但看到的都是撮要,未能如願,令我有時徹夜難眠,有時食不下咽,然而在神的引領下,終於找到了其聲明全文,供有志者學習:
我是王麗珠,是立法會議員甘乃威的前助理,也是甘乃威解僱女助理事件中的受害者。
由十月初事件見報至今,我和家人好友承受了沉重壓力,壓力之大,令我有時徹夜難眠,有時食不下咽,在這樣的心理及生理狀況下,我無法回應傳媒及政界朋友的查詢。然而,在家人、好友的支持及神的引領下,我慢慢走出窘況,意志也逐漸恢復過來。
甘多番要求單獨見面
此時此刻,我正式藉此陳情書講述事件經過,希望以自己的親身敘述,讓事件能水落石出,讓紛擾的猜測及評論告一段落,也希望自己能盡快重投正常生活。同時,希望喚醒社會各界關注女性在辦公室不時遇見的困難處境,為一眾含屈啞忍的職業婦女打氣。
由始至終我只做了一件事,就是拒絕一個有妻女、一個在建制有位置的政客、我的上司──甘乃威。
2009年6月15日,甘乃威突然要求我單獨和他外出面談,在中環一間高級餐廳,甘乃威向我表白,指對我有好感。當時我很錯愕,即時拒絕了他,並多次表明辭職。甘乃威表明不希望我辭職,卻要求我回家再三考慮大家的關係。
我對愛有一份堅持和執著──我相信兩情相悅的愛情,一生一世的婚姻。我一直視甘乃威為上司,從沒有喜歡過甘乃威,加上他有家室,我是不會接受他的。
然而,我需要工作,所以在甘乃威多次勸阻下,我留守工作崗位。甘乃威示愛被我拒絕後,仍多番要求我跟他單獨見面,為了避免甘乃威再有遐想,我一一拒絕非必要及和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邀約。
雖然在私人感情上我與甘乃威保持距離,但在工作上我依然克盡己任。然而,甘乃威不斷以工作需要為理由,要求我單獨和他外出工作或面談,作為盡責的僱員,我是無法拒絕僱主有關工作的要求,因此在必要時我會安排辦事處的暑期工同行,以確保公事圓滿辦妥,同時也避免和甘乃威有獨處的機會。
拒關門談公事後被炒
2009年9月23日,甘乃威在辦公室邀請秘書和我外出午膳,秘書表示已約了朋友,我則沒有回應,甘乃威離開辦公室後致電給我,再一次邀請我單獨與他外出午膳,我拒絕後,他再追問翌日可否應約,我亦表明不可以。甘乃威下午返回辦公室,要求我單獨到另一房間談公事,我認為談公事可以在辦公室談,並拒絕把門關上。
2009年9月24日,甘乃威和同事們在辦公室召開職員會議,當時我為趕撰新聞稿,唯有一邊寫稿一邊開會。但甘乃威不滿意,隨即要求其他同事離開辦公室,改到另一個地方繼續開會,而我一寫好新聞稿便加入會議。翌日,甘乃威表示和我無法合作,即時辭退我。
當晚,我的前僱主譚香文陪我約見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,向她訴說事件始末,希望劉慧卿能為我討回公道。席間,譚香文為我爭取,建議民主黨為我尋找新職位或以金錢作為不合理解僱的賠償。
與民主黨無保密協議
在第二天,劉慧卿致電給我,指可安排我在民主黨工作,但我當時只答謝,沒有答應,亦沒有提出任何要求。
2009年9月30日,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及副主席劉慧卿和我見面,我要求民主黨嚴肅處理事件,包括:
一)甘乃威以個人名義發道歉信,詳細解釋辭退我的原因,特別要交代他曾經向我表白,並承認辭退本人是不合理的,誠懇道歉。
二)甘乃威立法會議員辦事處發在職證明,澄清本人的工作表現沒有問題。
三)向民主黨全體立法會議員通報,甘乃威曾經向我表白,辭退本人的原因和我的工作表現沒有絲毫關係,還我公道。
何俊仁答應上述要求,並附加下列兩項行動:
一)民主黨全體立法會議員譴責甘乃威;
二)向在民主黨辦事處的員工通報本人被解僱,非因工作表現問題。
與會的劉慧卿再提出我可繼續留在民主黨工作的建議,我表明不願意在民主黨工作,只同意接受被不合理解僱的額外賠償。在會面中,何俊仁、劉慧卿和我,並沒有訂明任何保密協議。何俊仁、劉慧卿也指出,明白我仍然有權利以其他途徑處理事件,包括向傳媒披露實情。
希望為事件畫上句號
到十月初,傳媒相繼報道此事,並愈演愈烈,壓力之大超乎我的想像和估計。我無黨無派,也沒有政治機心,卻無辜被捲入公眾輿論中,成為被談論及被追訪的人物。最近,我的代表律師已替我致函民主黨和立法會,指本人因壓力問題無法協助調查。這份陳情書,不單是向公眾及各方作個交代,也希望為這事件畫上句號。
本人希望今次事件在本陳情書發出後告一段落,懇請各界尊重我的感受,不要再向我追根究柢,讓我有多一點自由空間,重新上路。
在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下,我願意以寬恕的心了結這事。以寬恕彌補傷痕,以寬恕化解紛爭,放下包袱,釋放心靈。最後,我謹此感謝所有陪伴我走過這段艱難日子的家人、朋友、弟兄姊妹和香港市民,並感謝立法會在今次事件對本人的關心。
我不多說了,看其他人的分析(但不代表本人意見): http://catspring.mysinablog.com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cleId=2059530
(剖析王麗珠的聲明)
[tags]王麗珠,甘乃威[/tags]